健康报专访李六亿教授:科学防护是医护免受感染的基础。
医务人员是医疗机构的主体,一旦发生院内感染不仅危害自身健康,影响正常工作和医疗机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就诊人员间的交叉感染,加大疫情传播风险。因此,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感染新冠病毒的医护人员约占全球确诊病例的14%。这主要是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医务人员每天要接诊大量的患者,感染风险远高于一般人群;大部分综合医院的建筑布局不具备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的条件,部分医务人员不能正确规范使用防护用品,且防护用品早期可及性差。
我国政府对医务人员的新冠病毒感染防拉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医院感染防控文件,加强防护用品的生产和供给保障,通过培训快速提升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技能等,因此,我国医务人员感染情况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院内医务人员的感染仍时有发生。这提示,要针对院感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漏洞,精准施策、科学防控。
一是各级各类组织机构、人员均应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尤其是医务人员防护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学懂弄通,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加强监督,持续改进。
二是要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尤其是发现、报告、预警、响应能力,确保在事件发生初期,可以迅速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包括加强预检分诊、感染相关监测,通过加强医防融合和信息共享,提升防控的效果。
三是医务人员的防护要遵循科学、规范原则,既要避免防护不足,又要警惕防护不当和防护过度。笔者发现,有的医生为避免感染,戴多层口罩。事实上,多层口罩的挤压会造成面部与口罩贴合不到位、加大呼吸的阻力等,反而增加感染风险。因此,一定要建立科学、适当的防护才是对医务人员最安全的防护的理念。
此外,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办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感控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医疗机构感染防控能力。同时要完善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机制,保障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符合要求,可以优先、及时、规范获得相关的劳动保障等。
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需要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感染防控机制。这不仅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付出艰辛的努力,也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还需要保障资金的投入及其他相关部门、机构、患者的积极参与。